“七律·到韶山”四条屏
时间:2023-12-02 点击:346次

在德高民俗博物馆红色展厅内,有一幅“七律·到韶山”四条屏,常常引起参观者驻足观望。四条屏的每条宽23.5厘米,长57厘米,材质为铝制,大红底色,金黄色字迹,每条上方均有毛主席蓝底金色像章,承载了全国各族人民对毛主席的爱戴之情。《七律·到韶山》是伟大领袖毛主席饱含深情所作的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:“别梦依稀咒逝川,故园三十二年前;红旗卷起农奴戟,黑手高悬霸主鞭。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;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。”全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,以及对人民群众通过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,赞扬了革命人民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,歌颂了革命人民战天斗地的历史功绩,体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高远的思想境界。这首七律,记述了毛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-韶山冲时的真实感受。“别梦依稀咒逝川,故园三十二年前。”是说自从1927年离开韶山,在那可诅咒的旧社会,为革命东奔西忙,韶山的乡亲们却遭受了无穷的灾难,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在韶山的上空,韶山的大地上洒下了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。但是韶山人民并没有屈服,他们与反动派进行了坚决的不妥协的斗争,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,迎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。“红旗卷起农奴戟,黑手高悬霸主鞭。”韶山人民高举着革命的红旗,武装起来与反动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,八年抗日战争,三年解放战争,韶山人民从来没有畏惧。一方面是韶山人民高举红旗,为自己的解放而斗争,一方面是反动派高举起霸主的铁鞭,对革命人民进行血腥镇压。韶山人民与反动派的斗争是艰苦卓绝、你死我活的斗争,他们绝不退让,绝不妥协,心里坚信一个真理:“为有牺牲多壮志,敢教日月换新天。”韶山的先烈们牺牲了,但是他们的血没有白流,他们的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,换来了社会主义的新天地,他们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做出了伟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。“喜看稻菽千重浪,遍地英雄下夕烟。”诗人欢喜的看到韶山的水稻和豆类作物被风一吹,掀起了重重波浪,在这种优美的景象下,遍地英雄,也就是在农田里劳动的人民公社社员们,踏着夕阳美景在一天紧张劳动之后收工回家了。全诗虽然写韶山,但实际上是概括了全中国,中国人民经过血与火的考验,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。全诗以景写意,虚实结合,动静相宜,通过诗人丰富的情思,雄健的笔力,彰显气势磅礴,意气昂扬。德高民俗博物馆收藏的这幅“七律·到韶山”四条屏出自上世纪六十年代。时至今日,人们注目凝视,仍然感受到其光彩照人的影响力,毛主席诗词闪烁的精神之光仍然照耀我们的前行之路。